21时,吐鲁番的天刚黑,顺丰小哥王东辉停稳3.7米的厢式货车。这一天,他派送了60件,揽收了30件,穿越七泉湖镇的乡间小路和葡萄沟景区,又完成了130多公里的奔波。
1997年出生的王东辉祖籍河南,从小在新疆长大。父母从商,他耳濡目染。四年级卖报纸,他赚了人生第一笔钱,“5块交给妈妈,5块留着自己花,特别开心”;初中时转卖牛奶,最多一天卖出48箱,赚四五百元;高中时在五楼教室开小卖部,“一到课间,门口围满了人”;大学时,他承包了学校的打印业务,宿舍里摆着3台打印机,“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全找我打印”。尽管毕业后他进入化工厂实习,但夜班倒班、高温高压的环境让家人颇为担忧。
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朋友圈看到顺丰的招聘信息。“多劳多得、上升机制好,还能服务人,带去价值”,这几句话打动了他。奶奶心疼他,坚决反对:“缺你吃还是缺你穿了,非要伺候别人?”父亲为他安排了水泥厂办公室的工作,但他仍坚持选择入行快递。
“我就是不想坐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那不适合我。”他说。试岗3天后,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送快递自由,一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2018年,王东辉从昌吉的快递员做起,后来晋升为主管、运营经理,有过在乌鲁木齐的繁忙市井奔波的经历,也管过吐鲁番的乡镇网点。“顺丰小哥说没吃过苦的,可能现在已经被淘汰了。”他调侃道,一次车展服务,深夜2时他就从床上爬起来收货。2023年,他作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再度回到一线,做一名普通的乡镇快递员。他坦言:“做小哥多劳多得,在农村的岗位上也一样能发光发热。”
如今他负责七泉湖镇和葡萄沟区域,80%是农村。做乡镇代理点的最初两个月,只有一位合伙人,忙前忙后的他瘦了10多公斤,“自己的区域一定要搞定”。这片区域,刚接手时一天只有三四十票快递,现在高峰期超过200票,他用的是又“笨”又勤快的办法:一个个加客户微信,一家家帮忙搬货、卸干果,还学会了几句维吾尔语——“快递到了”“放哪里?”“谢谢”……
渐渐地,街坊邻居开始感叹“东辉这个小哥真不错”,口碑传开了,客户越来越多。在他的微信列表中,很多客户已是老朋友。有的客户天天给他送水喝,有的饭点拉他进屋吃饭,红白喜事也叫他。“他们从不会投诉,只有沟通、包容和理解。”他说这些时语气很软,像在讲家人的事。
一次在送货路上,一位满头白发的维吾尔族老奶奶在路边伸手想搭便车,王东辉没有犹豫,绕路20多分钟把她送回了家。通过聊天得知,老奶奶今年75岁,子女不在身边,靠捡破烂维持生活。下车时她反复说着,“孩子你心善,一定能活到100岁”,这句话在他心里回荡了许久。
7年,暖意流转,王东辉越来越看好手中的快递,每一个都牵动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带着新疆的葡萄、果干走到全国去,自己和兄弟们也过上了家庭幸福的好日子。
路上奔波的时光,王东辉也见证了新疆的变化——是十足的安全感,“喝醉了躺在路边,警察会送你回家;车忘了锁,会有人打电话提醒你”;是畅通的乡村路,“以前的土路又窄又颠,现在柏油路修好了,送货时间少了10分钟”;是老物件有了新景象,吐鲁番的驴车早已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了葡萄沟的一道风景;是与全国各地的互联互通,以前“不包邮”的新疆如今不仅包邮还能隔日达,葡萄干、大盘鸡通过真空冷冻发往全国。
现在,父母和妻儿在昌吉定居,王东辉在吐鲁番送快递,每个月回去两次。孩子刚满3岁,已经知道帮助他“包快递”,也最害怕他调侃“把你也打包在箱子里发走”。每次妻子带着孩子来快递点看望他,屋里都满是欢声笑语。
彼时,开着小三轮车,吹着风;此时,开着货车,听着音乐,每天送完快递,是王东辉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即使离家远,他也舍不得离开吐鲁番:“舍不下这群人,舍不下这条路。我要带着新疆的葡萄、果干走到全国去。”
“我送的是包裹,传递的是温度。我选的是自由,拥有的是一种值得的活法。”听了他的话,奶奶终于为他点赞,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