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递圈十分热闹。
浙江义乌和广东的快递集体涨价!7月,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将快递单票价格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自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各家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面临处罚。
要知道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其快递业务量堪称恐怖,2024年就达到了 126.3 亿件,今年上半年达到65.7亿件;广东则是继义乌之后另一个快递中心,今年上半年,全省发出快递234.3亿件,差不多是全国四分之一的比例。
这两地的快递调价,在全国范围内有着极其强烈的风向标意义,可谓打响了“反内卷”竞争第一枪。
如此,引发了市场对货运运价是否同步上涨的关注?何时涨?
快递费涨价,货运未必跟涨
近年来,货运运价一降再降。很多司机都表示今年以来行情惨淡,车多货少,城配运价下降到1+元/公里,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剧了运价下调,似乎进入了负向循环。
在近期透露出的行业“反内卷”基调下,核心主旨两个字:涨价。
显然快递市场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而针对同属物流体系的货运市场运价是否同步上涨,业内大佬们分成了两派:
“必然派”认为,快递涨价腾出的利润空间,迟早会传导到货运端;“独立派”则坚持:货运市场自有其供需逻辑,不会轻易被带节奏。
事实上,快递与货运虽然同属物流体系,但由于其业务模式、成本结构和市场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快递价格的上涨并不必然导致货运运价的同步调整。
货运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典型的市场化特征,其运价水平本质是由即时的货源供给与运力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而非快递价格。
在车多货少(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即便快递行业上调价格,货运市场仍可能维持价格稳定甚至出现下调。
相反,在货运旺季或区域性运力紧张时期(供不应求),如春节前货运旺季,运价会自然上涨的现象。当然,若快递企业因业务量暴增,需额外租赁货运车辆,可能短期推高部分线路运价。
除此之外,快递-货运之间的价格传导因素也与行业竞争格局差异有关。
快递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集中的市场结构,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
而货运市场则呈现出高度分散化的特征,大量微小个体议价能力较弱,在运力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降低运价可能是最有效拿单的手段。
因此,若涨价仅由快递行业特有的因素驱动,则对货运市场的影响就相对有限。
运价上涨,可能但路径曲折
不过,在当前行业“反内卷”背景下,货运运价的上涨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这个过程相对曲折。
核心在于:政策干预能否打破长期形成的恶性循环,从而重塑健康的价格形成机制。
快递行业一纸公文可让几大巨头同步涨价。但在货运领域,让数百万市场主体形成“不打价格战”的共识,近乎是天方夜谭。任何一个司机或车队的“降价抢单”行为都会轻易击穿脆弱的价格联盟,导致“反内卷”共识难以形成。
虽然直接要求货运涨价不现实,但“反内卷”精神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帮助运价回归理性。
比如严治“超载超限”,减少了不规范、无效运力供给,可有效改善供需结构;或通过规范各大货运平台的定价机制,禁止其利用算法诱导司机“低价竞标”,保护司机的基本收益权;又或者推动运力服务平台服务提质,而不是盲目扩容,有效规模化更有利于货运行业健康发展。
总之,一个健康的货运价格体系,必须是市场供需、合理成本与价值回报三者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 相信在未来,“反内卷”政策将为行业扫清障碍,引导健康发展,届时运价上涨回归正常范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