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物流行业82%的运量依靠公路运输,但在成本与环保的双重夹击下,干线物流企业利润率已经被压缩到极其敏感的程度。
快递行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加快干线车辆智能化与电动化进程,成为快递企业不二的选择。2025年4月,申通购入首批36辆新能源重卡,并很快尝到了其带来的甜头。圆通则相继投入100台智能重卡,跑出“智驾接龙”模式提升时效。
前7个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8.22万辆,同比大增191%。对快递企业而言,干线运输场景成为最适用的试验场,而困扰电动重卡的中长途续航和补能体系,也在加快建设。
6年可节省57万元
今年4月,申通首批36台新能源重卡正式投入江浙沪23条核心干线运营,成为全国首家规模化应用新能源重卡的快递品牌。
申通在引入电动重卡短短两个月后,运营数据出炉:以上海到淮安单向375公里线路为例,该线路车辆月均行驶里程约11000公里,600度电量的电动重卡单公里电耗可控制在1.2度以内,单公里电费低至0.8元,相较于传统油车1.8元的单公里能耗成本,每公里直接节省1元,单辆车每月便能节省1.1万元。
亿豹网按此测算,若利用夜间谷电充电,1.5-2年即可弥补与燃油重卡的购车差价。在车辆8年使用周期内,剩余6年可为快递公司节省能耗成本57万元。这对精打细算的快递企业而言,降本效应极为明显。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重卡发展迅猛。7月份,全国新增新能源重卡1.62万辆,同比增长185%。1月份至7月份,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8.22万辆,同比大增191%。
同时,结合往年数据来看,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持续走高,从2023年6月份5.69%的渗透率,到2024年达到14.82%,再到2025年6月份已经达到了26.07%。其中,纯电动重卡成为我国新能源重卡主流产品,销量占比达到90%以上。
尝到甜头的申通,接下来的计划是,先跑通长三角区域,然后逐步向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成渝贵等区域复制。这些区域普遍具备三个条件:线路密集、路程适中、场地资源集中。三四百公里的中短途干线,几乎是为电动重卡量身定做的应用场景。
“经济性是关键因素,政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申通快递车队车辆研究人员王章涛介绍,新能源车的购置价格约为燃油车的两倍,以上海今年推出的政策为例,若淘汰国四车购置新能源车,理论上购车成本可与燃油车持平,不过申通因缺乏国四车指标,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28万补贴将被分走一半,真正让申通下定决心的还是运营中的成本价值。
续航焦虑有望解决
“当电动重卡续航里程突破600-800公里,燃油车在快递市场将失去最后一片生存空间。”这是王章涛的判断,也是快递行业对未来能源格局的共识。
亿豹网发现,但快递重卡的电动化落地,面临一个最大的痛点,就是续航焦虑。充电与换电成为最主要的解决方案,目前充电重卡和换电重卡销量比例保持在7:3左右。兆瓦级超充设施与重卡换电站,正在各地密集布局。
以快递场景为例,当前普遍400多公里的续航水平,车辆在中途补能时往往恰逢用电高峰期,高昂的峰电价格大幅削弱了电动重卡的成本优势。但是,若续航里程提升至600-800公里,车辆可实现12-13小时的连续行驶,补能时间恰巧在平电时段,将彻底释放电动重卡的经济潜力。
7月22日,宁德时代旗下骐骥换电宣布江西省内12座换电站同步开工,沿着华东通往华南的高速公路展开覆盖,将服务三通一达、安能、德邦等快递物流企业。
骐骥换电CEO杨峻表示,采用骐骥底盘换电的重卡,按照全年跑10万公里来计算,单公里比油车节省0.62元,相当于一年多挣6万元。跟LNG比,单公里节省0.2元,相当于一年多挣2万元。
对快递企业而言,车辆迭代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优化,更是安全与定制化的全面升级。申通数据显示,智能重卡的应用使事故率降低60%-70%,车道保持、前碰撞预警等安全配置大幅提升运输安全性,为司机与货物提供双重保障。
无独有偶,早在2024年,圆通就投入首辆新能源重卡,往返于合肥中心和蚌埠中心之间,全程约155公里,满载续航里程300公里,支持充电及换电两种模式。
圆通也在积极探索干线智能化,尽管没有大规模布局纯电重卡,但圆通采取“智驾接龙”模式前后投入100台智能重卡,将部分干线运输的组织方式由传统连续双人驾驶,调整为科学划分区段、司机轮替接力的方式,提升了运输效率和人车调配灵活性。
以“郑州—东莞”线路为例,传统模式下需要4台车、8名司机全程双驾,单程1514公里左右、耗时超过22小时,车辆与司机全程绑定,劳动强度较高。
而在“智驾接龙”模式下,依托智能辅助驾驶,这条线路被科学拆分为“郑州—湖南永安服务区”和“永安—东莞”两段,每段里程约740–850公里,单人驾驶8–9小时即可完成任务。在永安服务区完成车辆交接后,司机可原地休息24小时左右,进入“做二休一”的良性循环节奏。
亿豹网了解到,截至目前,该模式已覆盖26条干线,设立19个接驳驿站,累计行驶数百万公里,服务范围遍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经济区。按照计划,圆通将在年内将“智驾接龙”拓展至50条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