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快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启动公示,听取公众意见。《规划》提出,围绕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大型快递专业园区,全市快递末端网点数量不宜低于3500个。
《规划》提出,构建“双核引领、六区联动、多点支撑、五廊贯通、一带协同”的空间格局。
其中包括,围绕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大型快递专业园区,形成全市快递服务及相关产业集群的两大聚核;依托顺义空港、平谷马坊、通州马驹桥、大兴京南、房山窦店、昌平南口六大物流基地,布局快递分拨中心、快递仓配中心;因地制宜布局若干快递集中作业点及快递区域分拨点,共同构成全市快递基础设施网络;沿京开高速、京沪高速、京津高速、京港澳高速、京平高速打造快递基础设施贯通运作的主廊道等。
在设施数量上,《规划》提出,全市共规划快递综合处理设施约20处,包含快递专业园区、快递分拨中心、快递仓配中心等;规划快递区域作业设施约100处,包含快递集中作业点、快递区域分拨点等。此外,还要重点结合居住区、商业区、高校等人口密集地区布局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包含快递末端网点、快递服务站、智能快件箱等,其中全市快递末端网点数量不宜低于3500个。
《规划》提出,在中心城区,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资源补齐快递基础设施短板,结合公共建筑灵活布局快递末端服务设施,拓展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在乡村地区,依托乡镇中心区布局快递区域作业设施,鼓励农产品主产地建设快递区域作业设施,利用村邮站、便民商超、村委会用房灵活设置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规划》更加突出智慧绿色与立体互联。其中包括,加强新技术设备和绿色节能设备的研发应用,引导快递企业加大应用智能化技术装备,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和新能源装备;依托航空枢纽、铁路货场、高铁车站探索立体互联,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利用富余运力运输快件,保障快递服务安全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