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从口号到行动,顺丰京东申通们卷起来了

来源:亿豹网 2025-09-16 17:48 手机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成为企业核心评价体系的今天,快递行业竞争发展的趋势,正在从速度之战到温度之争。


9月9日,顺丰入围《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这是顺丰连续九年上榜,业内唯一。而此前,王卫自掏腰包给管理人员发股份、给老员工发红包。


9月10日,京东100名“一线楷模”出国游落地马来西亚吉隆坡,这是京东开展此系列员工福利活动的第12年。


不久前,申通发起“万人跑”公益活动,总裁王文彬亲自领跑,参与者累计跑满4万公里,即可解锁百万“申行者关爱基金”,活动仅开始3天就提前达成目标。


这些全国奖项、关爱员工福利公益活动的设立,并不以企业盈利水平为唯一的衡量指标,也不会为财报数据的增长做贡献。但对于一个经历过30年发展的行业,以及深刻经历过行业周期的从业者而言,这些意味着一家快递企业的责任心、可信度以及长期战略发展眼光。


显然,经过跑马圈地的粗犷发展,在外部政策规范和内部发展需求双重驱动下,快递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从一句简单的口号,渗透、落地到快递业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从速度之战到温度之争


责任之心,不分大小,各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都是履行责任。


作为行业领头羊,顺丰几乎从未推卸过肩上责任,对自己的员工也都是慷慨大方。


25年中报发布的当天,顺丰披露了“9年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总裁王卫无偿赠与不超过2亿股A股股票,用来激励员工,同时,还会以个人名义对服务超10年以上的员工发放感谢金,作为对长期坚守付出的顺丰员工的回馈。


1758015669269348.png


亿豹网认为,对于一名员工而言,这些举动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金钱鼓励,而是自己的付出被尊重、被关怀、被看见,是一种体面与希望的感受体验,也是打工人内心追求的“价值感”、“归属感”、甚至“荣誉感”的回音。


没有完美的企业,也没有完美的员工。《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也不是筛选“完美”,而是考量企业对员工负责、对社会有贡献、对环境友好的综合“平衡能力”,连续九年上榜,是对顺丰长期战略视野的肯定,也是对行业其他企业的激励。


另一边,京东优秀的“一线楷模”正在吉隆坡享受九月东南亚三十度的阳光,不少小哥是人生第一次出国。


1758015688939004.png


实际上,京东物流的员工待遇,一直是行业领先的那一批。作为直营快递,员工关爱从社保福利、住房保障、职业发展与成长、家庭关怀与生活支持等综合覆盖,在一众快递企业中独树一帜。


无论是春节超过7亿元的福利投入,还是超220亿元的住房保障投入,都是在“下定决心”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和生活质量。


申通的“万人跑”公益活动,更是企业域员工“双向奔赴”的一个典型案例。


原本计划“绕地球一圈”的4万公里,结果在申通人的积极参与下,三天时间就顺利解锁百万公益基金。


1758015705892405.png


亿豹网了解到,基金会重点用在三大板块,助医助困与员工子女教育帮扶、表彰申通员工的义行善举,以及奖励获得国家荣誉的员工和表现优异的员工子女,切实落到申通员工需求方面。


这些年,申通在公益之路上越走越远,从发布“311”社会责任体系,到“单单捐”公益计划,再到如今的“万人欢乐跑”,一家幕后的快递企业,正在通过爱心温度传递走向市场台前。


从口号概念到实际行动


近十年,快递业务量经历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爆发增长。


从业者越来越多、包裹跨越的疆域越来越远,产业链上涉及的环节也越来越复杂。


今年4月《快递暂行条例》修订中,针对快递包装问题,明确指出要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降解化和循环化,持续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对此,几家头部企业早已做出回应。


比如在“减塑”方面,顺丰通过投放1918万个循环容器,实现超10亿次循环,累计减少原纸约4.2万吨、塑料15.5万吨,并推广全生物降解“丰小袋”;


京东将胶带宽度从53mm缩减至40mm,累计减塑13352吨,并通过原发包装及循环生鲜箱等措施,2024年减少二次包装超10亿个,包装环节碳减排超12万吨;


圆通将胶带宽度微调至44mm,年减塑9.4吨,电子面单缩小40%,年回收纸箱超6100万个。


1758015723645167.png


实际上,回望近几年快递企业在绿色物流方面的探索,已经不再局限于快递包装,而是从运输、中转、末端多环节来进行绿色革命。


比如,运输环节,申通投入36台智能驾驶新能源重卡,单车年减柴油消耗超3万吨,单位能耗低至1.15度/公里;同时布局上百辆无人车,敦煌区域单件包裹碳减排达84%;圆通引入超700辆新能源与智能干线卡车,并通过驾驶节能实现年均减碳6.2万吨。


在中转环节,顺丰系统推进绿色产业园与科技减碳,累计减排温室气体297万吨;圆通则在多地集运中心建设光伏电站,累计面积6.42万平方米,年节电近3500万度。


至于末端,无人车、无人机等前沿科技产品的应用,也给碳排放量的降低提供了新思路模式。


1758016485960849.png


已有的数据成效和种种现象表明,尽管无法一蹴而就,但头部几家快递企业已经在用行动表示,绿色快递不再停留于口号概念。


长期战略的关键投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亿豹网发现,当前快递行业,政策监管趋严、人力成本攀升、公众期待提高,舆论越来越关注快递一线员工待遇生活、资本与客户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ESG评级,快递企业唯有将员工从“人力成本”转化为“人力资本”,将绿色理念从“合规负担”升级为“竞争优势”,从速度竞争迈向温度竞争,才能构建真正的长期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尤其是薄利的加盟制模式下,对加盟商的社会责任和员工关爱是长期投资,回报周期可能远超季度财报的跨度。在资本市场和股东追求短期财务表现的压力下,公司管理层可能难以坚定不移地执行长期战略。


如果是短期“公关秀”,那么则可能“前功尽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感与信任度,再次面临考验。


快递企业应坚定长期主义,将社会责任、员工关爱与绿色发展融入企业战略,则是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投资。这场关于“温度”的竞争,或许会重新定义行业的下一个十年。


MORE+深度聚焦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