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充电宝能买不能退”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有的快递企业无奈躺枪。
有用户吐槽,充电宝厂家的召回流程就像“鬼打墙”:要召回要退款,就必须寄回充电宝;要寄回充电宝,就必须用快递,但快递企业纷纷拒绝承运;厂家没有留地址,不给你机会自己寄回;所有客服渠道都联系不上,让你连问都没地方去问。
亿豹网认为,快递企业拒收危险品不合理吗?由于缺乏物流协同机制,召回存在用户知情而无法履行的状态,不少用户吐槽投诉快递企业,躺枪的快递行业不应背这个锅。
一位打算参与召回的用户说,自己按照企业提供的处理指引,将产品放电、盐水浸泡、封装固定后,仍然没找到一家可以揽收退回的快递。
由于电芯有自燃风险,快递总部本着安全的原则拒绝收寄,这一点无可厚非。
有快递小哥表示,现在气温较高,货车车厢内温度更高,不仅是充电宝,带电池的电子产品现在一律不收。而此前不超过2万毫安的充电宝,单件重量不超过2公斤,都可以走陆运寄。
迫于无法揽收此类产品,不少小哥遭到投诉。有小哥无奈地表示:“谁揽收谁负责,一条规定就吓退快递员,哪怕价格再高也无人敢收。”
亿豹网了解到,但不少快递企业也开了一扇窗,此类的投诉均不成立。有小哥说,收不收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快递可以不挣这个钱,必定风险太大而利润太低了。
不止在寄递渠道,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加强对移动电源的登机检查。近期,有消费者因所携充电宝无3C认证标识,在安检环节被要求当场弃置。
事实上不止现在,由于锂电池类产品被划入限制品类,长期以来,不少快递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多以“不可寄送”作为默认处理路径。即便品牌方具备召回方案,若缺乏物流协同机制与操作指引,仍难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厂家与快递企业协商,提出新的寄递方案:由用户线上提出申请,厂家邮寄防火袋给消费者,用户根据操作指引将充电宝装进防火袋,密封完好后交由快递小哥揽收。
安克创新公开表示:“当下安克正在主动进行有效有序的全量召回,为保障召回中的安全,共发出超8万个防火保护袋,目前召回率已达10%。”
目前来看,如此操作算是比较有安全保障的一种方式。但也有用户吐槽,此行为多此一举,浪费社会资源。
此次召回事件的根源在于原材料的安全性,在当前框架下,企业召回的完成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服响应能力、物流渠道配合度及消费者个人执行意愿。
因此,当上述条件不具备时,召回可能在用户端停留于“知情但无法履行”的状态,这是整个社会供应链的协同问题,而不应一味埋怨快递企业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