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八一” 不变的情怀 ——记一位在圆通退休的老兵

来源:圆通之家 2025-07-30 09:57 手机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七月盛夏,圆通郑州集运中心内,年近六十的赵成军身着工装,在钢铁骨架与包裹洪流间挺立如松。他俯身、分拣,将天南地北的包裹精准扫描,动作带着曾经多年军旅磨砺的利落。


八一前夕,这位军残七级的退役老兵即将结束他在圆通十年的工作生涯,正式退休。圆通专门为赵成军举办了一场温暖而庄重的退休仪式。中心负责人将定制的绶带佩戴到赵成军胸前,并送上鲜花,“从‘光荣退役’到‘光荣退休’,我们向您致敬!”


1753840857448629.png


时间回溯到近40年前,1986年,赵成军入伍的第二年,他跟随部队在湖南靖县执行开凿矿山任务时,不幸被一块滚落的巨石击中,造成脑部骨折,生命一度垂危,荣立部队“三等功”,伤愈后左前额头骨仍有凹陷,瘢痕清晰可见。至今每逢阴雨天气,赵成军脑部的伤口仍然隐隐作痛。


退役后,赵成军到洛阳嵩山县地方粮仓工作,2003年受供职粮仓体制改革影响而下岗,此后,辗转于多个省市的建筑工地,靠打零工为生,工作和收入无法稳定,生活艰难。2015年3月,赵成军进入圆通郑州集运中心,成为了一名快递操作工。


1753840879463532.png

在部队时的赵成军(图左)


无论是军人,还是快递人,赵成军身上始终保持“冲锋在前、担当尽责”的姿态。快递一线岗位大多需要体力,主要看能不能吃苦,愿不愿意坚持,在圆通的三千多个日夜里,赵成军看到不少伙伴来来往往,但他始终坚守在这里。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赵成军几乎从未缺席。每逢“双十一”、“618”这样的物流洪峰期,分拣线上包裹堆积如山,压力陡增,赵成军总会主动出现在最忙碌的工位上。当极端天气突袭,暴雨威胁包裹安全时,他也总是第一时间冲向险处堵漏,奋力转移快件。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他多次赢得“优秀员工”的荣誉。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多劳多得,待遇不错,让我感到踏实、稳定。”赵成军说,“女儿成家、儿子读书,都是靠我这双手在圆通打拼出来的,这份踏实,比啥都珍贵。”


此外,公司还提供食宿,高温、高寒等各类补贴,包括员工生日、重大节日也都会举行生日会、发放慰问品。“尤其是我们德善圆通的‘圆梦行动’(圆通与中国残联签署的战略合作助残项目)多年来格外关注我们残疾员工,让我们倍感温暖。”


尽管军服上的“迷彩绿”早已褪去,但赵成军身上始终保持着一份真挚的“战友”情怀。在年轻的同事眼中,他就像一位沉稳可靠的兄长,总是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导;同事家中突发急事需要调班,他也都是二话不说,主动顶上。


1753840920862872.png


工友们常说:“老赵平时话不多,但实实在在的担当,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这种默默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早已成为赵成军在圆通的“名片”


对于退休生活,赵成军勾勒出一幅含饴弄孙的幸福图景:锻炼好身体,帮忙带带外孙。当然,也少不了回来圆通,与同事们叙旧闲聊。


军旗猎猎,不仅飘扬在边疆哨所、演训沙场,也深植于赵成军这样默默耕耘在平凡岗位的老兵心中。如今,他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操作台,那份由绿色军营熔铸,在十年快递一线流转中淬炼的坚韧与奉献,也成为了激励更多圆通人持续奋进的榜样。


*“一人就业,全家幸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圆通党委书记、董事长喻渭蛟说过,残疾人虽然身体有残缺,但不缺梦想、不缺意志、不缺才华。残疾人事业是高尚神圣的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既是圆通“服务社会、强企为国”使命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德善圆通”和“用人属地化”的具体举措。


让圆通更智慧,让员工更幸福,让人生更精彩。从2021年启动至今,圆通“圆梦行动”助残项目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为20000多名残疾人及家属提供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


MORE+深度聚焦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