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反内卷、反低价竞争要动真格了。
自7初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治理低价无序竞争”以来,由中央定调的行业反内卷之风迅速吹向快递业,各地相关部门闻风而动,强势介入低价竞争。
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座谈会再次重申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整治末端服务质量和农村违规收费问题,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和网络稳定。
此外,正在修订的《价格法》、1015日实施的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纷纷将低价倾销纳入法律禁止范围,违法处罚力度显著升级。
终于,快递业迎来国家层面定调,随着涨价声此起彼伏,内卷下的从业者似乎即将迎来曙光。
法律托底,各地强势提价
春江水暖鸭先知,政策风向一动,“产粮区”率先反应,浙江义乌主管部门发出号召快递涨价幅度在0.1–0.3元区间这一举动被解读为终结1元发全国时代”。
而后,占全国快递业务量近25%的广东跟进,要求快递企业不得低于1.4/票(0.1kg)揽收,涨幅更是高达0.4–0.5元,违规者将面临重罚。这次提价,是广东省快递业近几年以来最大涨幅,目标覆盖深圳、广州、潮汕等核心产粮区。
同时,全国各省开启联动,跟进酝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发声,要求摒弃内卷式价格战,严查乡镇违规收费
发现,非产粮区的网点则更关注派费情况,如果总部提价收益没能同步增加末端派费,那么基层生存压力仍旧未解,末端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反内卷的行动中,快递企业也因为业务属性不同,被自动分为了两类。
6月份主要快递企业单票价格来看,直营模式的顺丰单票价格为13.67元,远高于2元区间的通达系,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顺丰和通达系所选赛道不同,顺丰一直是以商务件、中高端电商客户为主,时效与品质要求本身就决定了成本投入,顺丰单票价格低不了,而通达系主要是普通电商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相比普通电商市场,中高端市场客户对价格不太敏感。顺丰经过30余年的耕耘,才占据了大部分高端市场份额。
正是看到了中高端市场的潜力,通达兔快递也相继推出中高端产品,主打送货上门与派前电联,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撕裂生态,苦价格战久矣
实际上,行业苦价格战久矣,而从业者、商家、消费者则一直在承受内卷恶果。
首当其冲的就是加盟制企业本身,一季报显示,部分快递企业单票净利润仅0.04元,陷入增量不增利的困境,甚至出现成本倒挂现象。
内卷之下,“8毛发全国”就注定是发一单亏一单。这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一线网点生态链断裂,加盟商不稳定,快递员流失等多重问题。
亿豹网认为,在争夺市场份额的较量中,低价竞争→利润下滑→压榨末端→服务降级→客户流失→进一步降价,形成难以打破的“囚徒困境”后,利润被价格战消耗,陷入低水平竞争,行业整体何谈转型升级。
这也是为何,7月以来,对于内卷、价格战的反对声音进入高潮,政策强势介入要求企业提价、严打低于成本价揽收。
但是,以长期主义视角来看,仅仅是提价,对于快递业反内卷还远远不够。
反内卷后,新路径在哪里
站在社会达尔文理论视角,优胜劣汰,才是符合市场健康向上的商业逻辑,也是行业穿越时代周期必然遵循的发展规律。
按照快递企业现有的市场格局,京东物流主要为京东电商服务,极兔伴生拼多多,处于相对统一竞争环境里的,是顺丰和通达系,而顺丰目前在营收规模和品牌口碑,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拆解顺丰样本,或许能够为业内提供一条反内卷的新途径,又或许也可以为“提价”后的通达系提供参考方向。
首先,顺丰走的是专注高端市场的路径,在友商单票价格一降再降的压力下,顺丰不卷价格卷价值,进村、出海,开拓机场与高铁站、旅游景区等新兴寄递场景,从而跳出价格战思维。
亿豹网了解到从顺丰前段时间的股东大会上,也透露出目前两个方向:一是从“卖标准产品”到“卖解决方案”为各种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第二就是国际化,帮助客户在海外建立物流能力,继续强化自身国际能力建设,满足客户的出海需求。
也就是说,想要把高价产品卖出去,让商家用户买单,让客户觉得值得,那么服务质量必须跟上。从时效、包装到最后一公里配送,以至于快递员服务态度,都影响着商家和用户的下一次选择。
需要重视的是,顺丰的战略方向,自上至下的执行力同样值得研究。以此为样本,证明高端化非空中楼阁,而是可以通过直营管控、航空壁垒、技术投入与员工激励形成正向循环。
因此,想要重构行业价值逻辑,政策外力只是“救急”,最终还是需要快递“生态自救”。
“卷时效、卷价格”已经是上半场,到了快递发展的下半场,也许“卷服务、卷价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是行业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