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各大外卖平台掀起了激烈的“补贴大战”,纷纷推出高额优惠券吸引用户下单,各平台订单量一次次破了纪录。
然而,不少餐饮商家反映,这补贴战打起来后,钱没多赚不说,反倒让店里的日子更难了。
一家店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6月份为例,店铺接到的美团外卖订单4158单,商品总价157548.8元,打包费4667元,合计营业额为162215.8元,减去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30452.2元、平台佣金8409.81元、配送服务费20919.86元后,收入为102433.93元。这笔收入还要减去房租等固定支出及食材成本后,才是真实利润。
店主介绍,店铺面积200平方米,聘请了11名员工,每个月固定支出90000元,分摊到外卖业务上约为34000元左右。食材成本按照50%计算,为78774.4元。计算下来,6月份通过线上成交的真实利润是-10340.47元。店主说,除去房租、人工,还有水电气的费用之后,这一个月美团外卖订单相当于亏本一万多,属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为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保证商户、消费者、外卖骑手等多方利益,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约谈了外卖大战相关平台企业,并对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佣金等收费行为进行规范。“降温”的“外卖大战”给行业带来哪些启示?资本主导下的烧钱竞赛,又是否还会重演呢?
专家表示,外卖大战的实质是资本驱动下的“以烧钱换市场”为特征的“内卷式”博弈,其本身就是“不可持续陷阱”。从消费者角度而言,短期内能享受外卖大战带来的低价福利,收获“薅羊毛”的快乐感,但长期看,商家为压缩成本,可能降低食材品质、缩减包装成本,甚至通过“幽灵厨房”提供低质餐品,导致食品安全风险上升。
从骑手角度而言,订单暴涨、商家出餐变慢,配送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步加剧。而商家迫于经营压力,放弃品牌建设,转而聚焦低价策略,则会致使市场同质化加剧。
专家建议,良好的市场生态应该让消费者获得合理价格下的优质服务,让商家获得公平的经营环境,让平台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外卖大战”应从“卷价格”向“卷价值”“卷服务”转变。唯有共建共享、规范有序的平台生态,才能为中国餐饮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注入真正可持续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