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要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作为物流运输龙头,京东物流的供应商不乏A股公司。
全链路无人化加速落地,京东物流官宣采购大动作
10月24日,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要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
与该笔采购大单相呼应的是,京东物流在10月9日公告,公司预期京东集团-SW(09618.HK)未来业务需求将迅速增长,且公司有意根据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框架协议扩大与京东集团的合作,京东物流因此认为有必要修订2025年、2026年原定关联交易年度上限,2025年由722.89亿元上调至1100亿元,2026年由867.23亿元上调至21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总收入985.32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661亿元、同比增长10.2%,占总收入的67.1%;期间利润29.59亿元,同比增长15.3%。
京东物流持续投入无人技术领域,截至2025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和软件超过5000项,其中涉及自动化技术和无人技术的专利数量超过3000项。
今年7月,京东物流首次发布自研无人轻卡产品——京东物流VAN,京东物流VAN无人轻卡具备24立方米超大载货空间,可替代传统4.2米货车用于物流摆渡及传站等环节。
该产品具备最高400公里满载续航能力及L4级别公开道路自动驾驶跑行能力,可自主规划最优路线、精准识别并灵活避让障碍物,能够从容应对人车混行的复杂交通环境,在电商仓储、快递分拣、制造业供应链及冷链运输等高频率物流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相比传统运输,可节省约60%成本,同时大幅提升物流运营效率。
除了京东物流VAN无人轻卡外,京东物流还推出了独狼6.0智能配送车,该车集成了高精度定位、多传感器融合、交互式预测、时空联合决策规划及智能网联等十大核心技术,并应用大模型等前沿AI研究成果进行数据预标注和模型训练,具备行业领先的可大规模部署的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其最高速度可达60km/h,最大载重1000kg,货箱容积达4立方米,一次充电续航里程达160公里,支持24小时全天候及复杂天气条件下作业。
目前,京东物流独狼系列无人车已在北京、天津、合肥、广州、深圳等国内近30座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覆盖社区、商圈的快递配送与揽收场景,有力推动物流末端的效率提升与智能升级。
此外,京东物流飞狼系列无人机产品(包括京东物流飞狼JDX-50和JDX-20)已开启规模化落地推广,在宿迁、苏州、重庆、深圳等多个城市已规划开辟数十条航线。
今年京东“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开启中国物流史上最具科技的“双十一”保障。仅“狼族”系列机器人就在全国超20个省份、全球超10个国家规模化部署应用,覆盖仓储、分拣、运输和配送等一体化物流全链路。
供货“搭档”有哪些?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与京东物流的合作关系。
音飞储存(603066.SH)披露,京东物流是其长期客户。音飞储存以自主研发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和高精度货架设备为核心硬件基础,结合自主开发的智能软件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智能物流技术生态。
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京东工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工业品采购、智慧物流、市场拓展、技术对接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协同,共建智能仓储行业的数智供应链生态体系。
科捷智能(688455.SH)在公告中披露,2024年,公司60%以上境内业务收入来自京东和顺丰两大物流运输龙头企业。科捷智能表示,京东、顺丰作为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对物流自动化需求尤为显著,智能物流系统项目多、金额大,公司采取更具性价比的报价策略,对京东、顺丰的整体销售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
埃夫特(688165.SH)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京东物流为其主要客户。
无人驾驶领域头部企业白犀牛提供城市物流领域下的先进自动驾驶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可满足货运、配送和其它城市服务中的多元自动驾驶需求。目前白犀牛已与京东、中通快递-W(02057.HK)等多家主流快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其最新推出的R5系列无人车专为快递物流打造。
此外,还有多家公司与京东方面合作开发物流车。
例如,10月15日,长安汽车(000625.SZ)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京东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长安汽车旗下品牌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长安凯程与京东集团旗下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板块签署合作协议。
其中,长安凯程与京东物流将依托长安凯程强大的整车能力,结合京东物流的全域科技物流场景,深度定制开发智慧物流车,以智能化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共同推动智慧物流车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
金龙汽车(600686.SH)曾联手京东共同打造自动驾驶物流车,联手百度共同推出L4级自动驾驶中巴。
无人配送车加速驶向商业化
无人配送车正快速进入物流末端场景。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今年以来,北京、深圳颁发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标志着自动驾驶货运服务进入多场景、规模化发展阶段。
据悉,目前无人物流车主要有三类提供商,第一类以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如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第二类以配送场景切入,如菜鸟、京东、美团等;第三类以车企背景切入,如毫末智行等。
另据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功能型无人车专业委员会近期发布的功能型无人车月度运行与发展报告,截至9月,深圳已向功能型无人车开放路权线路1257条,总计3581公里。按品牌划分,新石器活跃车辆规模最大,达220台,其次为美团(138台)。从月度行驶里程来看,主要进行即时配送的美团无人车9月运营行驶了12.7万公里,排名第一。
10月23日,新石器宣布完成逾6亿美元的D轮融资。9月,新石器无人车第1万台整车正式下线交付。彼时,新石器创始人兼CEO余恩源表示,新石器无人车单月交付车辆已突破2000台,成为全球首家单月突破2000台的自动驾驶公司。
此外,今年4月,中通快递与新石器签署合作协议,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收转运派各环节。
10月20日,美团-W(03690.HK)副总裁毛一年透露,美团无人车在深圳实现规模化部署,截至目前已达成500万单,自动驾驶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的占比超过99%,最高时速超过7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无人车赛道近期还涌入了新玩家。比如,德赛西威(002920.SZ)将低速无人车视为“第二增长曲线”,于今年9月正式推出旗下品牌“川行致远”,发布两款低速无人车,开启行业车规级时代。
德赛西威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川行致远”车规级无人车发布后已获取客户订单,将逐步在多个省份以及快递配送、城配、工业物流、生鲜医药等场景实现批量交付。在智能化水平和性能上,该产品首次把无人车的爬坡高度从20%提升到25%,突破地形限制,实现全场景适配。此外,该车搭载的自研车规级“远行”电池完成了2倍国标时长的震动试验等一系列挑战,正常运行可达6年30万公里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