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当城市逐渐归于沉静,位于华东上海转运中心内,安检区域却是一片明亮。传送带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包裹正鱼贯而入,在智能安检机X光机的光束下,逐一接受“体检”。屏幕前,安检员目光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快递不仅是商品流通的桥梁,更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线上与线下、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如何守护好这条连接千家万户的“生命线”?韵达的答案是:将安全融入运营的每一个细胞,用责任、科技与协作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安全有“识”
“大家看屏幕,这种图像特征很可疑,需要立刻开箱核查。”近期,在韵达总部新加盟网点赋能培训现场,安全讲师正结合真实案例,为网点负责人进行安全实操讲解。

安全是服务网络平稳运行的基石,而人的安全意识是第一道防线。为了将安全理念深植于每位员工心中,韵达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培训体系。线上,员工可通过“韵达学苑”平台随时学习最新的安全知识与操作规范;线下,则定期组织各类专项培训和应急演练。
“从‘三项制度’的每一个细节,到如何快速识别可疑包裹,培训内容都非常实用,”刚入职半年的快递员小张说,“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安全是第一位的,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
据统计,仅2025年,由韵达安全中心主导的全网各类安全培训就超过30场,覆盖5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员的风险识别与处置能力。
安全有“技”
在韵达杭州转运中心的安检线上,包裹正以每秒数件的速度通过安检机。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一个疑似藏有违禁品的包裹通过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在屏幕上用红框高亮标出可疑区域。
这是韵达近年来大力投入的“智能安检信息系统”的日常工作场景。该系统如同一个智慧“云端大脑”,不仅能将全网安检设备的运营数据进行实时汇聚与分析,更引入了AI大模型技术,辅助安检员进行智能识别。
“过去全靠眼力和经验,现在有了AI辅助,就像多了一位‘火眼金睛’的同事,”一位资深的安检员李师傅指着屏幕上的预警框说,“系统能自动标出高风险物品的特征,我们的识别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大提高了。”科技的赋能,让寄递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变得更加智能、更加牢固。
安全有“术”
“师傅你好,我们要寄递一个包裹,已经包好了,不用再打开检查吧。”在一次不预先通知的“神秘访客”行动中,稽查员以普通客户的身份,对某网点的收寄验视服务流程进行了实地检验。
为了确保安全制度不打折扣,韵达建立了一套结合了日常抽检、周期性巡查和不定期暗访的立体化稽查机制。全网转运中心每日会对网点包裹进行不低于0.5%的比例进行拆包抽检;每月,全网安保负责人还会亲赴一线,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
“我们稽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改进,”韵达安全中心负责人说,“通过多维度的监督检查,我们能及时发现并优化流程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全网的安全标准始终如一,让安全规定真正从纸上落到实处。”
安全有“力”
2025年10月,在四川简阳,韵达简阳市一网点负责人在处理一笔大宗快件时,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发现了诈骗线索,并果断上报。警企双方迅速联动,成功阻止了5000余个涉诈包裹的流出。简阳市政府“131”机制办公室为此专门下发通报,对网点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予以表扬。

今年以来,韵达凭借成熟的安全治理体系,在一线成功拦截了多起利用寄递渠道进行的诈骗活动,获得了多地行业主管部门、政府与公安部门的高度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反诈工作非一家快递企业之力所能及,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协同共治。日常,韵达安全中心还主动“走出去”,积极与公安机关建立深度合作与常态化交流机制。在江苏常州,韵达与当地公安局合作开设“警营课堂”, 分享企业在涉诈包裹管控方面的实战经验与先进做法,获得了当地公安部门的高度认可,韵达安全管理中心负责人还被授予“特邀专家讲师”称号。
从全员培训逢会必讲安全,到智慧安检的科技赋能;从立体稽查的精耕细作,到警企联动的协同共治……韵达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安全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这不仅是对每一份托付的郑重承诺,更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的一份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