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黑龙江五常市的地图铺开,200余个村屯就像散落的珍珠,星罗棋布。如何将它们用一张快递服务网络串联起来?韵达黑龙江五常网点负责人付金红,给出了一个最坚实的答案:用双脚。
过去几年,付金红和公司管理团队,没事儿就往村屯里跑,成功让韵达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当地一半的行政村,并建起了40余家直营的村级门店驿站。
“成天坐在办公室里,光靠想,是想不出答案的。”付金红说话带着东北味儿,声音不高,但特别实在,“你不亲自下去,跟开小卖部的王大姐、李大哥聊聊天,你永远不知道他们需要啥。”
韵达进村,小卖部里也能取包裹
付金红的突破口,选在了村里的小卖部。
在农村,小卖部是信息中心,也是社交广场。付金红的想法是,把韵达村级服务站点“嫁接”到小卖部上。
“门店驿站+小卖部”模式,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难。起初,不少小老板直摆手:“姐啊,我这卖点油盐酱醋挺好,掺和快递那活儿,又占地方又麻烦,图啥?”
“图啥?”付金红不急,拉着他们算了一笔账:“你想,村民来取快递,是不是得进你店里?顺手买包烟、带瓶酱油,这不就是生意?我再帮你们对接上社区团购,快递带来的流量,正好变成你的客流量。”
就这样,一家家韵达村级门店驿站建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付金红的承诺不止于“扶上马”,更在于“送一程”。她深知,让一个站点“活下去”,比建起来更重要。
“我们协助村级站点做社区团购,增加额外收入。”这句话背后,是付金红一遍遍的耐心指导、手把手对接资源。“如今,我们韵达每天进村的包裹量稳定在2000余件。”
韵达搭桥,五常大米香飘全国
快递能送到村里了,村民生活更方便了。但对付金红来说,这恰恰是新的开始。“快递不光要运进来,还要把村里的好东西销出去。”
付金红的目光,落在了当地特产——五常大米上。
每年金秋十月,当稻田被染成一片金黄,一场特殊的“丰收战役”便在各个村庄打响。山河镇万宝山村的韵达门店驿站负责人张磊,对此感受最深。村里的年轻人对着手机直播卖米,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过去,打包、发货是他最头疼的环节。
“现在不怕了!”张磊说,“旺季的时候,五常韵达会专门派车派人下来,帮我们一起打包、装车。一天寄个近百件、几千斤五常大米,发往全国,轻轻松松!”
为了让这些“熟人生意”做得更稳,付金红给村级服务站点吃了定心丸:进村包裹不纳入网点日常考核,并额外给予派费补贴,还有服务考核兜底。
“村里做的都是熟人生意,服务好不好,一传十、十传百,口碑就是命脉。”日常,付金红还会定期组织村级服务站点负责人开展线上服务培训,教大家怎么规范服务,怎么热情待人。
采访的最后,问她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她望向窗外,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熟悉的黑土地,眼神明亮而坚定:“继续跑,稳扎稳打,把剩下的村子也都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