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高峰期,杭州一小区禁止快递车辆入内,导致小哥派件时效受到影响,引发行业关注。
在很多城市的很多小区,不允许快递小哥进入的情况司空见惯,小哥只能用板车在大门口摆渡,大幅降低了作业效率。小哥能不能进小区,到底谁说了算?
一禁了之各方声音
亿豹网了解到,不少小区出于安全和管理考虑,对快递、外卖车“说不”,但简单地“一禁了之”后衍生出不少新问题,不仅小哥有意见,部分居民也颇有微词。
一位北京的京东快递小哥坦言,小区不让进的话,我们京东快递送的都是重货,水、米、油这些快递柜不能放的,都要送到客户家里的,用板车来回拉费时费力,如果碰上下雨下雪,情况就更加不便了。

“有些快递又大又沉,快递小哥可能还要送很多件,这么一趟趟地跑,真是很辛苦!”市民李先生认为,小哥的工作很辛苦,不应该人为给他们增加工作量,小区应该对他们“放行”。有的居民订购了重物、大件商品或家中有老人不方便,小哥送上门就非常有必要。
实际上,有些小区实施了“禁入令”后,门口快递、外卖车扎堆,经常堵成疙瘩,同样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这些车进门,再进行规范管理。
物业公司的理由往往是,如果任由快递外卖车辆进入,将使得小区内混乱不堪,给业主出行造成不便。一些小区将小哥挡在门外,甚至引发小哥与小区保安间的冲突。
“经常能听到小哥在小区内撞人的事儿,发生在谁身上都不好受,不如从源头上禁止。”一家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经常看到一些骑手不管不顾,“嗖”地就从身旁骑过去,特别吓人。

多快好省,凡是都夹在各种目标之中,小哥群体也有被困在系统里的无奈。此前,上海青浦某“顶流”小区因为严格实行人车分流,导致快递车进不去,让很多住户感到不便,最后被小哥集体“拉黑”,变成快递盲区。
可约定双方责任
“该不该让快递车进小区”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其中涉及不同群体的权利。不同的人群对快递车进小区的态度显然不同,比如不网购的住户,可能更希望小区保持“安静”与“整洁”。而经常网购的业主,则希望快递尽快送达。
物业到底有没有权利禁止快递车进入呢?《民法典》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涉及小区安全管理中相关事项及权限规定的问题,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后,根据表决结果决定。
也就是说,小区内的道路是否允许快递车进入,得由全体业主投票决定;不能因为部分业主或物业觉得“快递车太乱”“不好管理”,就一禁了之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那些网购的业主,有权享受快递送上门服务,也有权为小哥进小区发声。一刀切禁止快递车进小区,不仅合法性依据不足,也会面临两方面的现实压力——小哥群体不满,住户也有意见,最终衍生出更多麻烦和冲突。
有社区问题专家指出,直接禁止这些车辆进入的做法欠妥,物业公司可以与快递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双方责任,明确处罚措施。再由快递公司对其车辆、人员进行核准管理,人员与车辆依照相关规定进入小区,进而保障小区内人员、环境、设施的安全。
亿豹网建议,从快递公司角度来说,对于一些建筑密集、住户众多、意见反映集中的区域,不妨制定差别化的考核机制,缓解快递员的时效压力。
比如一些外卖平台已出台举措,推动算法规则公开及改进,当骑手遇到异常情况,如高峰时期等电梯难、小区不让电动车进入等,给予一定的时长补充。这些努力方向应当持续探索,帮助小哥们更从容地适应各种配送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