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迎来年末最关键的第四季度,叠加双11、双12旺季因素,都为头部玩家“2025年守位”战增加不少悬念。
在四季度伊始,韵达即宣布将融资40亿元,助力公司经营发展。
40亿的融资,或许能够为韵达2026年的发展“提速换挡”,但更重要的是,这一资本运作背后透露出,韵达想要优化未来竞争战略的决心。
正所谓,最好的防御就是主动出击,在行业整体经过2025年巨大变动后,韵达想要在2026年到来之前抢先获得竞争主动权。
亿豹网发现,实际上,今年韵达股价和利润的承压,更多缘于行业周期和转型阵痛叠加,但底层优势,包括成本控制、网络基础和技术洞察等,并未削弱。
转型十字路口
2025年的中国快递行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十字路口。
行业整体呈现出“业务量持续增长但单票收入承压”的特点,经历着从过去粗放式的“以价换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阵痛期。
一方面,行业兼并重组加速,从“群雄逐鹿”到“战国七雄”,头部企业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来构筑护城河,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政策监管强势介入,尤其是国家邮政局明确反对“内卷式”竞争后,多地协会呼吁并上调快递价格,摆脱同质化,竞争从“价格”转向“价值”刻不容缓。

实际上,所有快递公司都面临着寻找新增长点的问题,目前主要方向有三个:向下沉市场延伸、向供应链深处拓展、向国际市场进军。
亿豹网认为,站在转型十字路口,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摆在韵达面前的机会也很明确:摆脱价格战拖累,让基本面重回正轨。
到了9月份,韵达单票收入已经重回“2”字头轨道,环比增加了5.2%,为头部四家中上升最多。
进入四季度,韵达显然已经全方位做好了冲刺准备。
科技主线明确
在旺季来临之前,韵达就在总部召开服务保障会议,全网动员,势必为明年拿下一个好彩头。
韵达拿出的方案,是“系统化的科技赋能”。
大家都知道,过去靠人海战术和价格战的时代已经难以为继了。2025年行业虽然业务量增长近20%,但单票收入却下降8%,这说明单靠规模已经无法取胜。
而科技赋能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能同时解决行业的多个痛点:成本、效率、服务和可持续性。

从成本角度看,人力成本在持续上涨,而自动化分拣、无人车这些技术投入虽然前期成本高,但长期来看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比如今年上半年,韵达的单票核心运营成本同比下降了15.62%。
从效率角度看,AI路由规划、智能调度这些技术能让整个物流网络运转更顺畅,减少中转次数和延误。特别是在旺季爆仓的时候,科技的优势就更明显。
从服务体验来看,如今消费者不仅要快,还要可追踪、可预期。科技能提供更精准的时效预测和更透明的全链路可视化,这些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而且,随着电商平台对物流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科技支撑的快递公司可能连入场券都拿不到。类似拼多多、抖音电商这些新兴平台,都需要快递伙伴有很强的数据对接和履约能力。
此外,无论是跨境物流、供应链服务还是绿色物流,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没有科技能力,就很难在这些新领域有所作为。
因此,韵达几乎是全方位在投入科技,打造自身的“系统化科技赋能能力”。
亿豹网了解到,今年5月以来,韵达昆明、安徽、江苏、等枢纽转运中心,江苏盐城、江苏徐州、福建漳州、安徽黄山、江西上饶、福建莆田、浙江湖州、陕西晋城等地区枢纽陆续投入运营。
这些集智能分拣、仓储配送、区域结算于一体的物流枢纽的全面投入运营,说明韵达已经形成了一套从战略到执行、从基础设施到末端应用的完整体系,真正将科技转化为了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
如韵达昆明枢纽转运中心使用了六面扫描技术,配备自动化处理设备、交叉带分拣系统、矩阵系统等先进智能分拣、转运设备,满足不同类型包裹的分拣需求,能够让五十余辆车同时交付包裹,日均产能超200万件,整体操作效率较以往提升超过40%。
其实,在无人化方面,韵达也在系统化推进“三无”战略,构建覆盖终端、地面与低空的无人化服务网络。

比如在韵达贵州印江网点,已经建成3000格口的24小时无人驿站,实现高效自助取派;无人车方面,韵达已在全国超500辆规模投入运营,支撑“最后一公里”配送;低空方面,韵达无人机在乡村及即时配送场景应用,运输效率较传统车辆提升40%。
这些系统化的科技投入,短期内或许会让韵达业绩承压,但是长期来看,这是毕竟之路,而总部对科技的投入,同样也将成为影响网点投入信心的关键。
网点共筑信心
截至上半年,韵达拥有4744 个一级加盟商,加盟比例为100%,末端门店、驿站等基础设施9.7万余个。作为100%加盟制快递企业,传导市场最前端的,就是网点,网点服务和凝聚力不够,总部政策都会是空中楼阁。
亿豹网认为,总部对未来的科技投入,能够增强网点信心,网点才会愿意主动琢磨,进行精细化管理,当每个网点都在客户精细化服务方面下功夫,那么就会形成全网合力。
这一点,韵达辽宁大连开发区网点的做法,就是典型范式。
网点负责人花了不少心思制定快递员的操作规范,从联系客户话术到派送路线规划,还对客户分层管理,给不同习惯的客户打上标签,精细到“中午收件”“门口指定位置”等,直接减少二次配送的“隐性成本”,也给快递服务增加了人情味的信任关系。
当然,这些网点都做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投资引进自动化设备,当引入自动化设备成为网点共识,那么全网自动化渗透之际,也是韵达网点服务水平整体上一个台阶的时候。

与此同时,总部也在不断为网点开拓市场“出谋划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产品结构的优化丰富,包括“韵稳达”、“智橙网·韵鲜达”等服务产品,都结合各地农业经济特色品类做了升级配套。
从广东茂名荔枝到甘肃广河牛羊肉再到江苏省灌云县康师傅茶饮,常年和时令的特殊商品运输,韵达都做了产业链服务,一方满足市场消费端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网点切实增加了订单。
结语:
现阶段,“反内卷”政策已经成功遏制行业非理性价格战,为韵达创造了休养生息、修复盈利的机会窗口。
总部和网点齐心协力,终会产生1+1>2的效果,尤其是在价格因素减弱后,韵达的综合实力,包括转运中心等核心资产的控制力、数智化转型的深度、成本管控的精细度以及服务品质的稳定性,才会成为决定韵达市场地位的关键。
从目前的投资机构预测来看,都更为关注韵达第四季度的盈利修复以及全面涨价后2026年的增长预期。
40亿融资,对于韵达来说,或许是“华丽转身”的新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