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浙沪包邮区的跨江速达,到西部山区的空中生命线,无人机正以惊人效率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
近日,京东物流一架支线无人机,历时1.5小时从成都飞抵达州,标志着京东在四川顺利完成干支线低空物流测试飞行。目前,顺丰、京东物流均已构建起“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物流体系,并持续拓展快递配送、即时零售等不同场景。
2025年被业界称为“低空物流元年”,无人机送快递早已不是科幻场景。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村,无人机以其独特优势,正在重塑城乡物流配送格局。
空中供应链通道
10月9日,载着数箱阳澄湖大闸蟹的大型四发民用无人机从成都淮州机场腾空而起,1个半小时后,精准降落在达州河市机场,随后由京东快递员送至消费者李女士手中。
此次飞行既标志着京东物流在四川顺利完成干支线低空物流验证测试飞行,同时也是四川省内首条大型无人机物流低空航线正式开通后又一重要进展。
亿豹网发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运输的阳澄湖大闸蟹从江苏产地通过航空运输直飞成都,之后由支线无人机完成川东山区运输,采用“江苏-四川成都-四川达州”跨省空空接力模式。
其中,支线环节采用的大型四发民用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4.35吨、载重1.8吨,航程可超1500公里。
在长三角地区,无人机物流已经实现跨省配送的突破性进展。9月26日,京东物流无人机跨江物流项目在苏州太仓市正式启动,开通了太仓港区至上海崇明的无人机航线,巧合的是,这条航线搭载的同样是大闸蟹,航线全程13公里,相比陆路运输减少行程130公里,时效从近3小时大幅压缩至15分钟。
这条航线有效克服了长江航道复杂气象条件,实现了高效、稳定、安全的跨区域物流运输,让上海市民能够第一时间品尝到苏州大闸蟹的美味。
正如成都至达州航线一样,川东地区多山地,大型货运无人机配送将成都至达州的货运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这些无人机航线不仅大幅缩短传统陆运运输时间,也为生鲜、应急产品搭建了稳定的“空中供应链通道”。
无独有偶,今年3月5日,顺丰向翊飞航空首批订购100架ES1000大型无人运输机,该机型商载1.5吨、航程1200公里,此类机型将补齐顺丰“干支末”体系中一直缺失的支线环节,有效衔接干线货机与末端配送。
中西部地区潜力大
与末端小型无人机相比,在大型支线无人机方面,空域管理更加复杂,仍有待突破,这一因素也是大型无人机规模化商业运营的关键。
正如顺丰在采购100架支线无人机时提到,未来这一机型将主要用于偏远山区、岛礁等场景。对于运营企业来说,偏远地区需求少、运量有限,会给运营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对各方智慧的考验。
亿豹网认为,相信随着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这些瓶颈不会困扰太久,快递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
今年上半年,顺丰旗下全国首个空地协同的“丰翼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亮相,将无人车、无人机连通,传统物流和低空物流业务在同一场地实现融合,并实现无人化运输,成为未来新一代末端枢纽的雏形。
在过往场景中,低空运输与地面上的传统物流关系不大,各做各的。但这个中心实现了空地交互,无人机可以把快件交给无人车运输至顺丰网点,从网点发出的快件则通过无人车交给无人机进行低空运输。
据深圳市邮政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深圳已建成快递无人机运营基地8个,配备无人机175架,配送站点60个,开通航线449条;同步开通深圳至珠海、中山和东莞的跨城跨海航线,实现同城2小时、跨城3小时送达;货运无人机每日飞行超1000架次,日均运输快件2万票。
作为无人机推广领跑的城市,深圳快递企业已成功打造“空中生命线”“黄金珠宝航线”“空中深中通道”“全国首个轨道物流驿站”“校园无人机配送”等多个无人机快递配送应用场景,并着力构建以深圳为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低空寄递网络。
亿豹网了解到,截至10月1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比2024年提前了37天。虽然我国快递业务量突飞猛进,但区域发展却不均衡,中西部地区长期占比不到三成,尽管总量较少,但增速大幅超越东部地区。
所以,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潜力更大,也将为干线无人机提供更多机会。顺丰、京东物流已相继布局完成“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物流体系,接下来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等待他们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