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期间,电商平台推出的一则新的“问订率”考核规则,动辄罚款几百上千元,让一线小哥叫苦不迭。
长期以来,电商平台利用上游产业链优势,不断收紧对下游快递的考核与要求。甚至不少规则打着提升客户履约体验的名义,持续加重快递企业负担,快递小哥一度成为其游戏规则的牺牲品。
亿豹网获悉,“问订率”考核,尽管各大电商平台叫法不一,但考核内容大同小异,顾名思义,客户体验问题订单率考核,通常由“异地签收量”“签收异常量”和“二次进线量”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异地签收指签收地址与物流轨迹回传签收地址不一致,剔除退回件和改地址件,主要针对商家虚假发货问题;异常签收通常指因货物破损、遗失或货单不符等情况,引发的争议性签收行为;而二次进线指用户第一次进线后,问题没有解决再次进线。

按照平台制定的考核标准,若网点命中预警值,需及时整改。整改不达标者,平台将采取管控措施,如下线派件AOI,可导致前端无法下单。
亿豹网发现,一旦快递企业整体考核水平处于低位,将大大影响平台的订单份额。在此背景下,为确保订单流量,快递企业无奈加码对网点的考核力度,来保障平台履约达成率。
“问订率”旨在通过多维度数据评估快递服务质量,但客观上对快递员的收入产生一定压力。
“按照问订率考核规则,只要收件人与商家咨询快递问题,就会收到工单罚款,最高能达到几百上千元。”一位快递小哥吐槽,网点收到的要求是每天不能超过一个类似订单,每超过一个会加罚1000元,非常不合理。
“商家没货发空包,收件人问他的包裹去哪里了,随后便发起投诉,按照问订率规则,我被罚了50元。”另一位小哥说,这是商家的问题,与快递没关系,为何要罚我们,快递员也不知道客户到底买了什么。

“一个客户把好评截图发给商家,还表扬了我末端派送及时,商家给了他5元红包,结果我被罚了50元”,一位小哥哭笑不得,买的人好评,卖的人也高兴,结果平台不开心了。
也有网点老板替快递员不平,小哥辛辛苦苦忙了一天,就因为客户找商家要个取件码,一天白干了。现在很多总部又增加了拍照签收环节,小哥未规范使用定位拍照,就会收到相应的考核。
上述几个不合理的案例仅仅是考核的一部分情况,长期以来,电商平台对快递企业的考核规则主要围绕配送时效、服务质量、运营效率等核心维度展开,通过量化指标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物流履约能力,并建立奖罚机制,对于优秀合作方会增加订单量,对于不达标企业扣减服务分与订单量。
但这就意味着,平台就可以随便制定游戏规则吗?
亿豹网认为,电商平台能够制定快递行业的游戏规则,主要源于其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核心枢纽地位,凭借规模效应、数据垄断和商业模式创新,逐步成为快递行业规则的“隐形制定者”,而快递企业则面临“要么接受规则,要么退出市场”的被动局面。
也许,平台制定考核规则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内卷的环境下,层层执行下来就面目全非。电商平台制定快递考核规则本身是其经营自主权的体现,但这种权利并非没有边界。
如果规则要求快递企业完成客观上无法达到的派送时效,或者对快递企业的处罚标准远高于其造成的实际损失,并迫使快递企业无条件接受平台制定的服务条款,无疑将违反公平原则和公序良俗,从而面临法律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