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国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笔下这山河气象,恰似陕北甘泉的地貌写真。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信息与物流曾如旱塬盼水,阻滞难通。
“大概是十五年前,当时我刚学会网购,货比三家后,我发现在网上买东西更便宜,就兴冲冲地下了一单。但是快递发货后,我才发现,送不到我们甘泉县,还得自己去延安市取,这样算下来,不仅没比店里划算多少,还花费了更多时间。我就想,“为什么快递不能通到甘泉?我自己来做试试吧!”朱龙滕回忆道。
敢想敢干的朱龙滕经过一番思考后,毅然决然辞去了延长石油勘探工程师的工作,扎根进入了快递行业,并于2010年成立了圆通甘泉分公司。这个决定改变了朱龙滕的一生。
“当时很多人都说我疯了,放弃稳定的工作去送快递。”朱龙藤笑着说,“但我觉得,人生不是轨迹,而是旷野。不去探索,永远不知道前方还有什么在等你。”
创业维艰,甘泉分公司起步于一个仅20平米的狭小门面。每天只有可怜的几票快件,一辆旧货车,两名员工,地址全凭脑子硬记。收入微薄,连基本开销都难以维持。朱龙藤没有退缩,他灵活经营,以打印、广告业务“输血”快递主业,在入不敷出的困境中咬牙坚持。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龙滕的坚持终于在2012年迎来转机——朱“双十一”的电商大潮终于漫过山梁,涌入甘泉。件量猛增,逼着他租下百平米库房,亲手绘制区域地图,甘泉分公司总算在风雨飘摇中站稳了脚跟。
在这个过程中,朱龙藤发现,县上大多数镇子都可以送到,但是偏远的村子,人们是买也不方便,送也不方便,甚至有些人连买快递写什么地址都不是很清楚。于是,朱龙滕带着员工手把手教会村民网购,并且告诉他们,远在外地的孩子需要的物资,也可以通过快递发出去。摸排完甘泉县所有的区域之后,2018年,朱龙滕在甘泉先后建立起28个快递驿站,实现了甘泉县快递服务全覆盖,外地求学的孩子能及时收到家乡的衣物吃食,独居的老人学会了给城里孙辈网购新奇玩具,闭塞的山村第一次便捷地“买全国”、“卖特产”。“当时村里的快递并不发达,圆通是第一个全面覆盖的民营快递品牌,村里、镇上的人了解到的第一个快递就是圆通。”朱龙滕骄傲地说。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取快递的村民,也为当地解决了不少就业岗位。
铺设驿站后,朱龙藤并未止步。2018年,在快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甘泉业务量稳步增长的关键节点,他做出了一个需要巨大魄力和真金白银投入的决定——斥资引进自动化分拣设备,彻底淘汰原始的人工手写分拣模式。“当时,同行都说我在‘豪赌’,为什么要砸这么多钱进去,又不是操作不过来”。但朱龙藤看得更远:他把快递当作一份值得深耕、值得投入的事业,而非仅仅是糊口的生意。自动化设备上新后,甘泉分公司分拣效率提升50%,人力成本降低了30%。不仅如此,因错分、延误导致的客户投诉几乎绝迹。
视野的宽度决定事业的高度。“最近几年,总部和省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平台。我在总部和省区任职期间,学习了不少经营快递的知识。”朱龙滕回到甘泉后,在驿站推行“驿站+快递柜”模式。这一精准的微创新,将偏远区域的快件时效再度提升了50%,驿站人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温度上。高原百姓的满意口碑,成了最闪亮的金字招牌。
从昔日20平米的艰难启航,到如今服务网络深入山乡血脉;从工程师到快递行业的省级优秀从业者、县级劳动模范;甘泉分公司亦接连斩获省市优秀网点荣誉——朱龙藤与甘泉圆通的故事,是信念在黄土地上扎根生长的故事。旷野之上,焕发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