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年年有,一浪更比一浪高。比如通过招聘兼职刷单、领取奖品,甚至通过招聘兼职刷单网络赌博……就连快递也成了一些诈骗分子行诈骗的渠道,近几年尤其火热。
这些诈骗分子将在非法途径购买得来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借助快递壳子,向消费者发送“购物卡”、“礼品卡”、“刮刮卡”、“蟹卡”等刮奖小卡片,还有的是手机支架、水杯、雨伞等小礼品。在这些快递中,还含有二维码,“温馨”提示扫码后才能领奖或提货。花样多到想不到,让收到过类似不明快递的消费者头疼不已。
为更好解决诈骗事件,近几年,国内反诈骗行动非常密集,挨家挨户宣传、做普法宣传视频等等,还有国家相关部门为快速侦查与识别诈骗行为,专门研发了一款国家反诈骗App,一直重拳出击反诈骗事件。
就快递企业而言,在反诈骗宣传上,也没少下功夫,极力配合相关部门,携手一同提高从业人员防诈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诈骗事件发生。比如去年11月中通就在分拨中心分拣点上,给每一件快递都贴上一张醒目的“反诈思维导图”。
今年7月,韵达、中通联合仙居邮政管理局、县义警协会组织开展行业反诈宣传活动。还有菜鸟驿站快递员化身“反诈宣传员”,提醒来驿站的群众不透露个人信息、不浏览不明链接、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及短信、不轻易转账,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但问题是,反诈骗动作频频,为何利用快递行诈骗之举的事件依旧频发?
防诈骗意识浅薄:
易被洗脑,贪便宜掉入“馅饼”陷阱
人人都说:贪便宜吃大亏!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现实中,却有很多人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最后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譬如,有的人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会立马报警或者不再进行下一步;有的人就算被反诈民警识别,打电话劝说或者到家中相劝,依旧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诈骗人员一步步引入骗局之中,硬是声称自己没有被骗。诸如此类的案例数不胜数。但渠道用的基本都是快递。
例如,在今年1月,某消费者小陈就收到了一个不明快递,里面是一张刮奖券和一个水杯,小陈刮开奖券后,上面的内容是:某电商平台赠送福利,您已抽中10元现金红包和一份水果,请使用微信扫描图片二维码进行领取。而后小陈添加“客服”的微信后,按照对方发来的网址链接下载了APP,并联系“福利师”领取礼品。在陆续尝到甜头后,当天傍晚小陈就被福利师“高额返利”诈骗85000元。后知后觉后才报警。
前几天驿站老鬼还看到一则“被诈骗而不知之”的新闻,这件事发生在杭州。7月28日晚建德城南派出所接到线索:辖区郑先生可能正在遭遇诈骗。警察紧急赶往郑先生家中告知,郑先生信誓旦旦和民警保证自己绝对没有被骗。在警察追问之下,郑先生才说“买了56克多花黄金,已经通过快递邮寄出去了“。郑先生称,可以利用地域金价差异帮助机构购买金子从而赚取差价和总金额30%的佣金。后在警察劝说下,郑先生才意识到这是个圈套,让警察帮忙拦截了快递,挽回损失。
当然,也有做的比较真实的,让消费者一时难辨真假。去年10月10日,某市民小王收到一份陌生快递,里面包含一包厨房湿巾和一份印有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照片的中秋礼品卡,邀请”小王“值此中秋国庆佳节暨格力公司成立三十二周年来临之际”参加“一起撕豪礼”的刮奖活动,“最高可获得10000元现金奖励”。
差一点儿小王就相信了。因为小王此前确实去参加过格力举办的活动,而且此次扫码进群的第一步,就是核实是否是本人手机号。所以小王原本以为这是真的。凑巧的是,就在小王收到礼品卡的前一日,他的朋友罗先生也收到了相同的礼品卡。小王才知道这是骗局。
不仅如此,就连明星也逃脱不了。去年10月7日,演员孙艺洲在微博发文称,他收到一张大闸蟹的礼品卡快递,但最后发现是进群刷单。当天,这一话题还冲上了热搜第一,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曾有过同款被骗的遭遇。
由这些事件可知,很多人防诈骗意识浅薄,且由于贪便宜的心理在作祟,非常容易被洗脑,掉入“天上掉馅饼”的陷阱。很多时候,仅靠相关部门提醒或者是快递公司协同做普法宣传,效果有限,还是需要消费者个人加强发诈骗风险的意识。
抱侥幸贪便宜心理:
快递从业者参与,助长诈骗人员士气
近期,驿站老鬼获悉,在上海的某快递网点就因配合诈骗份子,在快递包裹里“夹带”诈骗小卡片被判刑。
听到这件事,真心为这位快递网点老板感到不值,虽说最近几年快递行业利润摊薄,但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就与诈骗人员合作,实在是不值当,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从了解来看,上述快递网点老板与诈骗人员合作并非特例。除了在快递包裹里塞小卡片,还有有些快递网点老板通过在快递包装上贴带二维码的小广告接广告“私活”,拓展盈利途径。比如做广告标签,手工贴在快递上。对于这类广告,据某快递网点老板此前向北京商报透露,这种小广告0.2元/张。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里面有做正常广告推广的,但也不乏有一些抱着侥幸心理贪便宜的快递网点老板与诈骗人员合作。
假如按照上述快递网点老板的信息,一张快递广告收费为0.2元来看,老铁们想想,每天那么大的快递单量,在遇到双11、618这种大促,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此外,也有一些快递从业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监守自盗,窃取、贩卖快递客户信息的。譬如在2022年,就有两位快递从业者互相协助,拍摄快递面单上的收件人个人信息,进行贩卖。期间,有客户向该快递老板反映,有多名网店买家投诉称接到诈骗电话,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
随后,该老板通过电商管理系统和监控视频对内部员工进行了排查,没有发现任何情况,又进一步对员工的办公电脑进行了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一次偶尔机会,在一个没有监控的角落里面,这位老板发现有两个人蹲在那里,其中一个人正在对着快递单拍照。老板报警。经查明,该二人9天就窃取买家信息并出售8614条。
上述类似这样的事件也是数不胜数。不仅是快递从业者,很多人都想多挣钱,但在法治社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挣钱应取之有道,且莫贪贪小便宜吃大亏,陷入圈套,人财两空。(文中案例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