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快运第一股光环,上市仅4年后为何退市?

来源:亿豹网 2025-10-30 17:50 手机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是选择在内卷中挣扎,还是拿着10亿现金离场。


安能物流创始人秦兴华,选择了后者。安能物流日前公告,将以143亿港元的估值进行私有化,秦兴华将通过此次交易套现约11.83亿港元(10.8亿人民币),随后还将卸任CEO等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转任集团高级顾问。


对于自己一手创办的安能,秦兴华深爱有加,曾多次在网络大会上深情告白。


亿豹网发现,安能上市之后,虽经历至暗时刻,但经过一系列改革,盈利能力逐渐回归正轨。但为何三家机构组成的财团仍要将其私有化退市?背后各方究竟是怎样的战略考量?


上市之后回报承压


对于退市的原因,安能表示,尽管公司已成功调整经营策略,并取得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但公司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股东难以在不对股价造成重大折让的情况下大规模减持。


1761818017998397.png


时间回到2021年11月11日,安能赶到双11当天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快运第一股”,发行价为13.88港元/股,市值约为151亿港元。


光环之下,安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非一帆风顺。在激烈的零担市场竞争中,2021年安能物流净利润亏损超20亿元;2022年其净亏损达2.18亿元。在2023年3月,安能市值曾跌至56亿港元,蒸发超100亿港元。


亿豹网发现,期间,创立安能物流的“铁三角”中,王拥军与祝建辉相继离开。随后安能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放弃对规模化的执念和价格战打法,取消罚款让利加盟商,终于在2023年底,全年利润成功扭亏为盈。


2025年上半年,安能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日均货量3.77万吨,外界普遍认为,那个能打的安能再次王者归来。


安能阐述了私有化的核心逻辑,公告表示,退市后安能将得以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繁重的上市合规成本,从而在实施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但有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时获得更大灵活性,公司将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运营和长远发展。


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共同组成的财团,拟以每股12.18港元的价格对安能物流发起私有化要约,安能物流估值约143亿港元(人民币130亿元),这一价格也是安能自上市以来从未达到过的估值水平。


1761817994966669.png


作为安能的灵魂人物,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的秦兴华,目前共持有安能物流约9710万股股份,照此计算,私有化后,秦兴华将获得约11.83亿港元的现金。根据公告,他将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而不会换取新控股公司的股份。


公告明确,自私有化正式生效之日起,秦兴华将调任为公司的高级顾问。这意味着,秦兴华将不再担任安能物流的执行董事、联席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等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而他的搭档,首席运营官金云则继续担任集团执行董事。


行业变局力求突围


也有业内声音认为,资本方与管理层的理念出现分歧,或许也是导致安能私有化退市的原因之一。


大钲资本对安能物流的投资始于2019年12月,随后通过多轮融资支持安能物流的网络扩张与数字化升级,是目前安能最大的机构股东,也可以说曾救安能于水火。


2023年1月,大钲资本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介入管理层。大钲资本合伙人陈伟豪被任命为安能董事会联席主席,与秦兴华共同主导公司决策,并深度参与安能物流的治理与战略调整。


亿豹网了解到,为了扭转局面,秦兴华曾提出“公司需要改变以货量和规模为导向的治理方针,制定以利润和品质为核心的新战略来支撑有效规模驱动下的良性增长”,并实施一系列强调品质及盈利能力的改革策略。在产品结构上,安能努力迎合电商消费,发力利润更高、300kg以下的中小票市场,并升级“3300”产品。


1761817975104467.png


安能坦言,由于持续的宏观经济挑战以及零担货运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在未来的运营中面临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公司需要推行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的战略举措。


行业变局之中,业内玩家排名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新一轮价格战争夺中,顺丰快运与德邦快递货量相继超越安能,其背后分别是顺丰与京东,业务协同与流量支持自然给力。


位居安能物流其后的,则是中通快运、跨越速运、壹米滴答、百世快运、顺心捷达等公司,其背后是中通、极兔等快递龙头的支撑,而非安能一样单打独斗。也有分析指出,未来大钲资本可能会亲自下场改造安能物流,再重新包装上市,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动安能私有化的大钲资本,此前也操刀过上市公司内部改革,典型案例就是瑞幸咖啡。2020年4月,瑞幸被卷入财务造假危机,曾扶持瑞幸美股上市的大钲资本又继续买下瑞幸的控制权,重新任命新管理层。


毫无疑问,财团买下安能后,肯定会有进一步的动作。是否会发起并购重组,是否重回二级市场,一切静待时间的验证。 


MORE+深度聚焦

热度排行